电子报旧版 2019年0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4下一篇  
返回本版列表    点击率:  字体: 放大  默认  缩小  
综合新闻
4 2/4 1 2 3 > >|
PDF版
本版面文章
· 中国科幻电影一大步
· 太空探索需合力
· 国博观展过大年
· 比利时“凤凰”啤酒飞向中国餐桌
· 乌拉圭牛肉“走”进国人春节菜篮
· “年货班列”给春节增添“洋味道”

  相关文章: 
太空探索需合力

( 2019-02-09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综合新闻
 
  看似孤寂的嫦娥四号,迎来了太空中的外国“摄影师”。美国航天局7日发布“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对中国嫦娥四号着陆点的成像图片。距月球约330公里之外的高空,美国“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这一瞥,似乎要对世界讲些什么。
 
  “抢先看:嫦娥的月球着陆点”——美国航天局的图片消息标题这样写道。尽管图片上的嫦娥四号只有约两个像素大,但美国航天局展示图片之举,让人们再次看到了开展太空合作的机遇之窗。
 
  地球之外,嫦娥四号与美国飞行器都不是各自在“流浪”。孤寂的太空中,人类的合作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美国此次的合作性拍照与展示却来之不易。因为之前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美国总有一个绕不开的“梗”。
 
  美国国会2011年立法禁止与中国进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至今有效。难怪美国航天局之前就与嫦娥四号的合作声明不忘补充一句,“与中国的合作透明、互惠、互利”,符合美国政府和国会的规定。
 
  航天事业对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影响深远。以全球视野谋划开放合作,提升创新能力、探索人类未知,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而与航天探索能力快速发展的中国合作,也在情理之中。
 
  在美国科幻大片《火星救援》中,航天员马克·沃特尼被困火星,最终在美国航天局和中国航天局的联合行动下回到地球。在影片《地心引力》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成了美国女宇航员瑞安·斯通的“救星”。
 
  从中不难看出,美国民众对太空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互助,尤其与中国的合作没有任何心理障碍。航天大国积极合作探索宇宙、互助协作,无疑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将为探索地球文明的未来做出贡献。
 
  开放、和平、共赢是中国外空国际合作的重要理念。“希望将来与中国航天员以及其他国家的宇航员一起工作。”欧洲航天局的德国籍宇航员马蒂亚斯·毛雷尔(中文名马天)这样说,并准备将来前往中国的空间站。
 
  中国国家航天局此前透露,嫦娥四号任务发射前,美国航天局月球勘测轨道器团队与嫦娥四号工程团队密切沟通,商讨利用美方在月球轨道部署的卫星观测嫦娥四号着陆,开展科学研究。
 
  太空探索,展现人类合作和相互依存的真谛。正如科幻影片《流浪地球》所展现,面对人类未知与浩瀚宇宙,才会更加感到人类存在的可贵。人类的使命感与合作精神会因放眼太空而强化。
 
  仰望苍穹,无限奥秘,无尽梦想,需要更多的人类合作来成就。
(记者杨骏)新华社北京2月8日电
 
 

太空探索需合力

( 2019-02-09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新闻
  相关文章: 

   
 
 请注意: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新华每日电讯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您在新华每日电讯留言板发表的言论,新华每日电讯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新华每日电讯新闻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留言板管理员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