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山东淄博小山村 吃上免费大食堂 |
|
|
( 2018-08-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开饭喽!”11点40分一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村民便从家里、工作岗位上汇集到大食堂排队打饭。当天的食堂午饭有土豆排骨、芹菜炒肉、豆角炒肉、凉拌黄瓜,还有米饭、馒头、稀饭。村民们坐在宽敞、干净的大食堂里,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今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这在当地成了颇为轰动的新鲜事。“以前打破‘大锅饭’,现在吃新‘大锅饭’,都是为了吃好饭。”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说。
而在4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山地贫瘠,村民们“吃饱肚子”还是大难题。68岁的村民张业栋回忆说,当时母鸡下了蛋,从来不舍得吃,都拿到集上换点粮食。
改革开放春风来,山村发展换新颜。1979年中郝峪村就大胆分田到户打破“大锅饭”。张业栋家的粮食慢慢多了,吃饱饭不再是问题。但由于人均耕地少,又没有其他产业,村里年轻人陆续都走了,村子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新世纪初,中郝峪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又成了“贫困村”。
如何才能从“吃饱肚子”到过上富裕日子?
两侧青山耸立,村边河水潺潺,看着美丽的田园山水,赵东强寻思:这里山好水好,正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在他的带动下,2007年37户村民入股,以公司机制发展旅游;2013年,全村的房屋、山林、耕地作价入股,人人持股,享受分红。
这些年,村里翻新了400多间房屋,一座座石头房古朴而别致。村里还打造出马大娘豆腐坊等诸多特色美食和民俗体验点,建了水上漂流等游玩点。一到旺季,这里经常“一房难求”。
村里旅游红火起来,但“吃饭”却又成了问题。由于大都忙着在公司上班,村民们每天回家做饭、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办个大食堂,全村人都来免费吃。”赵东强一提议,村民们纷纷说好。
今年6月份,大食堂开业了!“食堂的菜比家里样数多。”“不用刷锅、洗碗,可省劲了。”村民们言语中透露着满意与高兴。
赵东强说,全村360多人在食堂吃饭,一年费用约280万元,村里完全负担得起,并且村民可省出大量时间更好服务游客,不再“家家生火、户户油烟”,环境也更好了。
站在村东的大山上俯瞰,这个绿树掩映、青瓦白墙的村落,犹如绿色海洋中踏浪前行的美丽帆船。从分田到户到人人入股,从打破“大锅饭”到吃上免费大食堂,从向贫瘠山地要粮到靠绿水青山致富,40年来中郝峪村在生产与生活方式“轮回”蜕变中,见证了农村的沧桑巨变,也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袁军宝)据新华社济南8月9日电

|
|
山东淄博小山村吃上免费大食堂
|
|
|
|
( 2018-08-10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要 闻 |
|
|
|
山东淄博小山村 吃上免费大食堂 |
|
|
( 2018-08-10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要 闻 |
|
“开饭喽!”11点40分一到,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中郝峪村村民便从家里、工作岗位上汇集到大食堂排队打饭。当天的食堂午饭有土豆排骨、芹菜炒肉、豆角炒肉、凉拌黄瓜,还有米饭、馒头、稀饭。村民们坐在宽敞、干净的大食堂里,边吃边聊,有说有笑。
今年6月,中郝峪村村民吃上大食堂,一日三餐全免费,这在当地成了颇为轰动的新鲜事。“以前打破‘大锅饭’,现在吃新‘大锅饭’,都是为了吃好饭。”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说。
而在40年前,由于交通不便、山地贫瘠,村民们“吃饱肚子”还是大难题。68岁的村民张业栋回忆说,当时母鸡下了蛋,从来不舍得吃,都拿到集上换点粮食。
改革开放春风来,山村发展换新颜。1979年中郝峪村就大胆分田到户打破“大锅饭”。张业栋家的粮食慢慢多了,吃饱饭不再是问题。但由于人均耕地少,又没有其他产业,村里年轻人陆续都走了,村子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新世纪初,中郝峪村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又成了“贫困村”。
如何才能从“吃饱肚子”到过上富裕日子?
两侧青山耸立,村边河水潺潺,看着美丽的田园山水,赵东强寻思:这里山好水好,正可以发展乡村旅游。在他的带动下,2007年37户村民入股,以公司机制发展旅游;2013年,全村的房屋、山林、耕地作价入股,人人持股,享受分红。
这些年,村里翻新了400多间房屋,一座座石头房古朴而别致。村里还打造出马大娘豆腐坊等诸多特色美食和民俗体验点,建了水上漂流等游玩点。一到旺季,这里经常“一房难求”。
村里旅游红火起来,但“吃饭”却又成了问题。由于大都忙着在公司上班,村民们每天回家做饭、吃饭的时间都很紧张。“办个大食堂,全村人都来免费吃。”赵东强一提议,村民们纷纷说好。
今年6月份,大食堂开业了!“食堂的菜比家里样数多。”“不用刷锅、洗碗,可省劲了。”村民们言语中透露着满意与高兴。
赵东强说,全村360多人在食堂吃饭,一年费用约280万元,村里完全负担得起,并且村民可省出大量时间更好服务游客,不再“家家生火、户户油烟”,环境也更好了。
站在村东的大山上俯瞰,这个绿树掩映、青瓦白墙的村落,犹如绿色海洋中踏浪前行的美丽帆船。从分田到户到人人入股,从打破“大锅饭”到吃上免费大食堂,从向贫瘠山地要粮到靠绿水青山致富,40年来中郝峪村在生产与生活方式“轮回”蜕变中,见证了农村的沧桑巨变,也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下生动注脚。
(记者袁军宝)据新华社济南8月9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