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地周刊 |
16 |
10/16 |
9
|
10
|
11
|
>
|
>| |
|
|
PDF版 |
 |
|
|
|
|
说不清的功过,回不去的故乡 |
|
|
( 2018-0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朱峰
有的人,平日里行事圆滑,却抓住仅有的一个机会慷慨凛然,成就不朽功勋。庞炳勋就是这样一位奇特的将军。
南阳,是河北省新河县一个普通村落。1879年10月,庞炳勋出生于此,辛亥革命后在连年军阀混战中扶摇直上,由一名基层军官一直升到军长,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部队的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后期退居台湾并终老于斯。
清朝末年,庞炳勋参加清廷北洋军,清朝灭亡后他离开军队回了老家。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他先是加入了曹锟的队伍,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权后,庞炳勋成为冯玉祥麾下一员战将。随后吴佩孚进攻冯玉祥,在孤立无援境地时,他又转而为吴佩孚效力。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之际,他择机易帜,宣布接受三民主义效忠国民政府。
在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庞炳勋仍在各派势力之间不断游走。开始在武汉听命于汪精卫,随后北上投靠冯玉祥。中原大战中,由于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讨蒋失利,庞炳勋又被张学良收编。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同盟军,庞炳勋被蒋介石收买,讨伐冯玉祥。
庞炳勋左右摇摆,却一路升迁,从营长、团长、师长到军长。唯一的后遗症是,他的部队永远不属于任何最高统帅的嫡系,总是被当作杂牌军看待。而这也锻造了庞军的一大特色:善于避实就虚,保存实力。
庞炳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中,他临危受命,以弱对强昼夜血战,在山东临沂成功阻击日军精锐部队,拉开台儿庄大捷的序幕。而他一生中最耻辱的经历也在抗战期间,日军扫荡太行山时将其活抓,随后他公开投敌,举国哗然。
庞炳勋投敌至今仍是一个谜。
一方面他显得如此决绝,公开发表投降声明和广播讲话,日军大肆宣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如获至宝,派飞机将庞炳勋接到北平,亲自接见和宴请。汪精卫三次电邀,在南京隆重接待,并委任其为开封绥靖公署主任。毕竟,像庞炳勋这样级别的高级将领投降是不多见的。
一方面他又左右逢源,投降后经常在驻地接待来自汪伪政府的要员,陈公博及汪精卫之妻陈璧君都曾到开封视察慰问。另外,来自重庆蒋介石政府的要员也频频出现在开封,每次庞炳勋都盛情款待,并公开颂扬蒋介石。一时间,开封绥靖公署成了蒋汪合流的场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但没有对庞炳勋治罪,反而去电进行安慰,并安排他到南京政府出任国防部咨议,虽是闲职,地位仍高。
因此,有史学研究者认为,庞炳勋当日投降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有史料显示,庞炳勋投敌到达日军行营后,曾通过国民党军统特务电台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置”,蒋介石复电“委曲求全”。1946年,蒋介石在河南新乡接见了庞炳勋,体谅他“曲线救国”的苦衷,并与他合影留念。
1949年南京解放前,庞炳勋带着姨太太和一儿一女到了台湾。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留在了大陆。1963年1月,庞炳勋病逝于台北,终年84岁。
如今,在他的老家新河县南阳村,已难觅将军遗迹。91岁的庞庆廷仍在村里居住,他是庞炳勋的叔伯侄子,虽然年事已高,思维还很清晰。据他回忆,自抗战爆发以后,庞炳勋就没有回过老家,他的子女,无论是遗留大陆的还是去往台湾的,也从来没有回来过。五十多年来,没有任何庞炳勋的后代前来寻根问亲。
他们为何断绝了与故乡的联系?这位九旬老人没有回答,他深邃的眼神望向远方,良久之后,发出一声轻叹。
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千古佳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
说不清的功过,回不去的故乡
|
|
|
|
( 2018-01-12 ) 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
|
|
说不清的功过,回不去的故乡 |
|
|
( 2018-01-12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
|
朱峰
有的人,平日里行事圆滑,却抓住仅有的一个机会慷慨凛然,成就不朽功勋。庞炳勋就是这样一位奇特的将军。
南阳,是河北省新河县一个普通村落。1879年10月,庞炳勋出生于此,辛亥革命后在连年军阀混战中扶摇直上,由一名基层军官一直升到军长,抗战期间曾任国民党部队的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后期退居台湾并终老于斯。
清朝末年,庞炳勋参加清廷北洋军,清朝灭亡后他离开军队回了老家。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他先是加入了曹锟的队伍,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权后,庞炳勋成为冯玉祥麾下一员战将。随后吴佩孚进攻冯玉祥,在孤立无援境地时,他又转而为吴佩孚效力。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之际,他择机易帜,宣布接受三民主义效忠国民政府。
在国民政府名义上统一中国后,庞炳勋仍在各派势力之间不断游走。开始在武汉听命于汪精卫,随后北上投靠冯玉祥。中原大战中,由于张学良入关支持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讨蒋失利,庞炳勋又被张学良收编。九一八事变后,冯玉祥在张家口组织同盟军,庞炳勋被蒋介石收买,讨伐冯玉祥。
庞炳勋左右摇摆,却一路升迁,从营长、团长、师长到军长。唯一的后遗症是,他的部队永远不属于任何最高统帅的嫡系,总是被当作杂牌军看待。而这也锻造了庞军的一大特色:善于避实就虚,保存实力。
庞炳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是在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中,他临危受命,以弱对强昼夜血战,在山东临沂成功阻击日军精锐部队,拉开台儿庄大捷的序幕。而他一生中最耻辱的经历也在抗战期间,日军扫荡太行山时将其活抓,随后他公开投敌,举国哗然。
庞炳勋投敌至今仍是一个谜。
一方面他显得如此决绝,公开发表投降声明和广播讲话,日军大肆宣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华北总司令冈村宁次如获至宝,派飞机将庞炳勋接到北平,亲自接见和宴请。汪精卫三次电邀,在南京隆重接待,并委任其为开封绥靖公署主任。毕竟,像庞炳勋这样级别的高级将领投降是不多见的。
一方面他又左右逢源,投降后经常在驻地接待来自汪伪政府的要员,陈公博及汪精卫之妻陈璧君都曾到开封视察慰问。另外,来自重庆蒋介石政府的要员也频频出现在开封,每次庞炳勋都盛情款待,并公开颂扬蒋介石。一时间,开封绥靖公署成了蒋汪合流的场所。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但没有对庞炳勋治罪,反而去电进行安慰,并安排他到南京政府出任国防部咨议,虽是闲职,地位仍高。
因此,有史学研究者认为,庞炳勋当日投降得到了蒋介石的默许。有史料显示,庞炳勋投敌到达日军行营后,曾通过国民党军统特务电台向蒋介石请示“如何处置”,蒋介石复电“委曲求全”。1946年,蒋介石在河南新乡接见了庞炳勋,体谅他“曲线救国”的苦衷,并与他合影留念。
1949年南京解放前,庞炳勋带着姨太太和一儿一女到了台湾。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留在了大陆。1963年1月,庞炳勋病逝于台北,终年84岁。
如今,在他的老家新河县南阳村,已难觅将军遗迹。91岁的庞庆廷仍在村里居住,他是庞炳勋的叔伯侄子,虽然年事已高,思维还很清晰。据他回忆,自抗战爆发以后,庞炳勋就没有回过老家,他的子女,无论是遗留大陆的还是去往台湾的,也从来没有回来过。五十多年来,没有任何庞炳勋的后代前来寻根问亲。
他们为何断绝了与故乡的联系?这位九旬老人没有回答,他深邃的眼神望向远方,良久之后,发出一声轻叹。
此情此景正应了那首千古佳句: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
|